康复人间世丨杨玉敏:初心不与年俱老,奋斗永似少年时
栏目语
临床赋岁月以生命,康复赋生命以岁月。在顾连,医生、护士、治疗师、护工、患者、家属…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构筑着康复的日常。我们希望通过“康复人间世”栏目,去挖掘发生在顾连人身上的康复故事,呈现康复医院的人生百态。
本期人物
初次见到杨玉敏主任,是在杭州顾连玺桥康复医院重症医学科(ICU)的病房里,她正带领着医护团队进行早交班查房,干练的精神头,“犀利”的言辞,面对各种仪器数据心细如发,转头又能贴近患者耳边耐心交流。细聊下来才发现,在ICU里犹如“定海神针”一般让人安心的杨玉敏,一开始其实并不是ICU医生。
从医之路:半路“转行”的ICU医生
1991年,杨玉敏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,被分配到了甘肃玉门市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呼吸科医生,彼时她以为自己这一辈子都将走在这条路上。
2001年,已是副高职称的杨玉敏因家庭原因离开甘肃来到浙江宁波。恰逢宁波市第一医院增设ICU,急需各科骨干人才,凭借呼吸科扎实的功底,不惧挑战、敢闯敢拼的杨玉敏毅然决然选择“转行”,成了一名ICU医生。“20多年前的ICU还是一个新型学科,几乎没有ICU专业出身的医生,我所在的科室里基本都是由呼吸科、麻醉科或者心内科改行的医生。”
与顾连的“结缘”,则来源于集团副总裁蒋功达的邀请。杨玉敏在宁波第一医院时就与蒋功达相识,作为重症医学专家,杨玉敏多次受邀到宁波顾连海曙康复医院ICU查房、会诊,并协助医院ICU建设,由此也与顾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2022年,杭州顾连玺桥康复医院重症医学科急缺管理人才,本已经退休的杨玉敏,在蒋功达的盛情邀约下,怀揣着想要继续在ICU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初心,被返聘为医院重症医学科(ICU)主任。“当时我原本希望能到顾连海曙,因为家就在宁波,但当时的顾连玺桥更缺人,所以我来到了这里。”
ICU里的“战士”
ICU是Intensive Care Units的缩写,意味着对患者的密切监护,同时谐音“I See You”,寓意着在ICU里“你被时时刻刻地紧密关注着”。
ICU可以说是医院里工作强度和难度最大、突发情况最多的科室了,从杨玉敏的工作日常可见一斑:每天两次雷打不动的早晚查房,每个病人的情况她都需要了如指掌;如果遇到病人病情发生变化,不分白天黑夜,需要随时应对突发状况,节假日不能休息也是常态......从病人的救治到家属的沟通,从科室管理再到业务发展,ICU的一切都压在科主任杨玉敏的肩上。刚接手ICU的时候,杨玉敏就因工作太忙、心理压力太大,患上了过敏性的免疫性疾病,手上和腿上生了许多“瘢痕”,直到现在都还处于恢复期。
杨玉敏介绍,顾连玺桥ICU设有脱机中心、拔管中心和促醒中心,集监护、治疗、康复、护理于一体。“很多重症病人住到监护室后,只要各项指标稳定能达到康复标准,我们就在ICU里进行早期康复。特别是一些省级三甲医院送来的重症病人,病情严重且复杂,但生命高于一切,只要他们送过来,我们就会义无反顾、拼尽全力。”
在杨玉敏的带领下,顾连玺桥重症医学科已具备了常规开展“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”关键医疗技术中,95%以上临床和康复治疗技术的能力,抢救成功率达90%以上,科室4位医师持有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证书,护理人员半数以上具有5年以上ICU工作经验,为顾连在杭州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。
打造有温度的ICU
重症医学科集中了医院最优质的资源,每一位重症患者的康复,都是ICU的价值体现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,ICU是紧张、严肃又冰冷的代名词,相对封闭的病房里,呼吸机的送气声、监护仪的报警声、医护人员来回走动的脚步声......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让人不免心跳加速。
家属在ICU探视病人
为了缓解家属焦虑的心情,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,杭州顾连玺桥ICU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家属探视时间。杨玉敏也十分重视跟家属的沟通,每当接收了新的病人,她都会第一时间添加家属微信,及时沟通病程进展,减轻家属心理压力,也能随时解答他们的疑问。有时候遇到清醒的病人,家属送饭不方便的时候,ICU的工作人员会自己给他们点餐,护理人员亲自一口口喂饭,这样去解决病人及家属的实际问题。
杨玉敏与病人家属沟通
“ICU医生更需要有同理心,规范化的医疗手段和人性化的沟通交流,正如顾连的理念‘卓越康复,人文医疗’,两者缺一不可。”在杨玉敏心中,对病人的治疗并不只局限于对生命的挽救,还有生命质量的提升以及将来是否能回归家庭和社会。
未来:为玺桥培养一批后备力量
如今,顾连玺桥重症医学科有40余名医护人员,这已是杨玉敏带教的第三批学生。“做ICU医生太辛苦了,不仅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,能沉得下心来,还要有很好的体力支持,因为ICU里白天黑夜随时待命,通宵抢救病人都是常态;此外,ICU还需要兼顾各个系统的病人,所以技术非常全面,具备ICU的功底,无论在哪个地方都能发展得好。”
目前,顾连玺桥的ICU已经初具规模,杨玉敏接下来的工作重点,除了一如既往严抓医疗质量外,还有为科室培养更多优秀的重症医学人才。谈及未来,她也有了更多的期待:“我已经快60岁了,希望随着年龄的增加,能卸下一些压力,等下面的孩子长大了把科室接管起来,我就担任指导专家的角色,为他们查房、会诊、指导重点病人,也能有时间去旅游......”
杨玉敏旅游留影
下一篇:返回列表